你口袋中消失的400億,柯文哲說的乳酪怎麼「做」出來的?(上)










(圖片來源:柯文哲FB)


我們的台北市大家長柯P這次又開新戰場啦!他在6/8晚間出席主持容積代金公民論壇,表示過去10年,北市府共核發143件容積移轉,取得9.29公頃公保地公告現值約250億元;核給容積並產生30.5公頃容積(樓地板),市值約654億元,平均下來,每捐地1平方公尺,可獲得約3.2倍的容積。他相信,真正的地主也沒有拿到250億元,一定比這個數字更低,他問大家,這中間的價差400億元到哪裡去了?
哪尼?!相信看到這邊大部分的上班族們都頓時覺得不舒服了,每天辛苦工作汲汲營營還得繳稅給政府,怎麼別人可以空手一套就是400億?在開始講這段前因後果之前,先來翻譯一下柯P提到的這些專有名詞!
Q:容積是甚麼?
A:「容積」是指一塊建地可以蓋出建築物各樓層的樓地板面積總和有多大,容積率越高則建築的樓層也可相對提高,而容積率就容積除以基地面積再乘以百分比。但考慮到城市周邊基礎設施有限,及避免產生嚴重的空間壓迫感及日照不足的情形,各國對於容積率均有管制。
Q:公保地是指有被政府保險過的地,卡安心嗎?
A:完全不是!公保地是公共設施保留地的簡稱,指都市計畫規劃將來要做為道路、港埠、綠地、學校、社教機關及市場用地等機關預定用地,日後由政府徵收開發使用。土地一旦被編定為公共設施保留地,使用就受到限制,但是政府在租稅方面會有補償措施可以減輕持有人負擔。
Q:容積移轉要轉去哪?
A:簡而言之,容積移轉是指將一塊土地的部分或全部容積轉移到另一塊土地上,目前國內主要將容積移轉應用在三類土地使用的課題上:第一類是具保存價值的建築所定著之私有土地,如古蹟、紀念性建築物所座落的土地;第二類是提供作為公共開放空間使用之可建築土地;第三類是私有都市計畫公保地和既成道路。舉例來說,原本建商在50坪的建地受限法律規定容積率建蔽率等只能蓋10層樓,但容積移轉之後他可以蓋到12.13層。
(圖片來源:網路)
Q:為什麼有分公告土地現值、公告地和市價,我家土地到底多值錢?
A:同樣一塊土地,其實有三種不同的價格,第一種是市價,也就是市場實際買賣的價格;第二種是公告土地現值,是由政府公告,用來課徵土地增值稅的依據,第三種是公告地價,也是由政府公告,用來課徵地價稅。這三種價格差異甚大,視土地地點價差可能差到4倍之多。
Q:如果改容積代金制跟以前差在哪?
A:
捐地換容積制
容積代金制
制度說明
捐贈公保地,即可換取容積,而為了獎勵捐地,平均捐地1平方公尺,就可獲得捐地面積3倍左右的容積。
政府成立一個虛擬的「容積銀行」,建商若要獲得額外的容積,必須向政府繳交「容積代金」,政府取得代金後,再用來徵收地主的公保地。
優點
1.透過市場協助整合,政府不必完全親力親為處理徵收。
2.容積移轉政府不出資,而建商得到容積,地主得到錢,理論上是三贏局面。
3.資產活化再利用。
1.政府掌握容積使價格透明,有助阻止暴利炒作。
2.依照都市需求,計畫取得公保地次序。
3.獲得財源作為徵收經費或用以補償未徵收的地主
缺點
1.核發容積量過高。
2.地主常因資訊落差,使掮客及建商能買低賣高炒作暴利。
3.小建地因為受到移入的容積而蓋出超高建築物的亂象。
1.容積移轉的成本增加,可能會間接反映到房價上。
2.若代金過高,對建商未必有購買容積誘因。
3.地主賣地時間與價格受制於政府。
日前北市議會決議仍沿用採取50%捐地、50%代金的雙軌制,暫不實施全容積代金制。
終於稍微了解柯市長想表達的意思了!但這些容積轉來轉去為什麼可以暴增這麼多價值?究竟400億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呢?

延伸閱讀:你口袋中消失的400億,柯文哲說的乳酪怎麼「做」出來的?(下)

留言